- 第1講 易經的基本概念 周易
- 第2講 乾卦(上) 周易
- 第3講 乾卦(下) 周易
- 第4講 坤卦 周易
- 第5講 屯卦 周易
- 第6講 蒙卦 周易
- 第7講 需卦(上) 周易
- 第7講 訟卦(下) 周易
- 第8講(上)師卦 周易
- 第8講(下) 比卦 周易
- 第9講 (上) 小蓄卦 周易
- 第9講 (下) 履卦 周易
- 第10講 (上) 泰卦 周易
- 第10講 (下)否卦 周易
- 第11講 (上)同人卦 周易
- 第11講 (下)大有卦 周易
- 第12講 (上)謙卦 周易
- 第12講 (下)豫卦 周易
- 第13講 (上) 隨卦 周易
- 第13講 (下)蠱卦 周易
- 第14講(上)臨卦 周易
- 第14講(下) 觀卦 周易
- 第15講(上) 噬嗑卦 周易
- 第15講(下)賁卦 周易
- 第16講(上) 剝卦 周易
- 第16講(下) 復卦 周易
- 第17講 (上) 無妄卦 周易
- 第17講 (下) 大蓄卦 周易
- 第18講 (上) 頤卦 周易
- 第18講 (下) 大過卦 周易
- 第19講 (上) 習坎卦 周易
- 第19講 (下) 離卦 周易
- 第20講 (上) 咸卦 周易
- 第20講 (下) 恒卦 周易
- 第21講 (上) 遁卦 周易
- 第21講 (下) 大壯卦 周易
- 第22講 (上) 晉卦 周易
- 第22講(下)明夷卦
- 第23講(上)家人卦
- 第23講(下)睽卦
- 第24講(上)蹇卦
- 第24講(下)解卦
- 第25講(上) 損卦
- 第25講(下) 益卦
- 第26講(上) 夬卦
- 第26講(下) 姤卦
- 第27講(上) 萃卦
- 第27講(下) 升卦
- 第28講(上) 困卦
- 第28講(下) 井卦
- 第29講(上) 革卦
- 第29講(下) 鼎卦
- 第30講(上) 震卦
- 第30講(下) 艮卦
- 第31講(上) 漸卦
- 第31講(下) 歸姝卦
- 第32講(上) 豐卦
- 第32講(下) 旅卦
- 第33講(上) 巽卦
- 第33講(下) 兌卦
- 第34講(上) 渙卦
- 第34講(下)節卦
- 第35講(上)中孚卦
- 第35講(下)小過卦
- 第36講(上)既濟卦
- 第36講(下)未濟卦
- 第37講 系辭上-乾坤定天地-之財運掌握篇I.flv
- 第38講 財運掌握篇J
- 第39講 財運掌握篇K
- 第40講 財運掌握篇L
- 第41講 系辭傳下
- 第42講 系辭傳下
- 第43講 系辭傳下
- 第44講 系辭傳下
- 第45講 說卦傳
- 第46講 序卦傳
- 第47講 序卦傳 雜卦傳
- 第48講 心得交流
易經概述
一、《易經》名字簡釋:
易的釋義:基本有四種,1、上日下月為易,2、如蜥蜴變化為易;3、化繁就簡為易;4、金烏,大日,生命。
經的釋義,也為三個:1、通“徑”字,路徑;2、經典;3、方法。
綜合起來,易經的作用就是指導人們深入觀察自然界的各種現象,認識天地、陰陽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科學奧秘,充分把握天時、地利、人和之際遇,在比較好的環境中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董易奇老師表示涉及三項內容:哲學、修行學、占卜學,但實際上涉及了六項內容:科學、數學、邏輯學、哲學、修行學、占卜學。因此,它成為道教、儒教、陰陽術數的經典,三教在各自領域內對其有不同的理解和應用。
二、《易經》的產生和發展變化:
歷史傳說中,有伏羲畫八卦、周文王作周易(所以《易經》又被稱為《周易》)、孔子修易之說,神話傳說中又有連山易祖作易、九天玄女傳易等說法。因其年代久遠,道、儒、術三教理解有不同,至今關于易如何產生及發展說法不一。從繼承較好的道教及術數派來看,基本有天書神授之意。
綜合來說,易經是遠古眾多圣人(或神人)根據大自然(或天道、生命)的發展變化規律經過很長的年代創作并不斷修改而成的。其中,經上古圣人(或連山易祖、九天玄女)某一時期集大成,作成《連山古易》。圣人盤古之后世,因時又作《歸象易》。又經過很長年代,圣人觀察大自然(天道、社會的發展)變化,重修易經,作成《歸藏易》傳于伏羲。歸藏易偏重于個人修行及人類發展的問題。到周文王時,自然及社會環境又發生變化,文王對易經進行了演繹發展,而名周易(周義為周朝,圓周,周轉回歸)。到孔子時,其所增修易偏重于義理(哲學)。
1994年 ,湖北天星觀出土戰國楚墓竹簡,傳說中的《歸藏》出土,但是還未整理出來
《連山》不傳。
易經來歷
《易經》是我國古代的一部用來占筮的書,一般稱為《周易》。在《左傳》中已有《周易》的記載,如《左傳•襄公九年》:“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隨,元亨利貞……”。’《左傳•昭公七年》:“孔成子以《周易》筮之。”說明《周易》最晚在春秋戰國時代已經出現了。目前,對《周易》成書的時代,學術界尚有爭論,但成于西周前期之說為大多數所接受。
至于《周易》的“周”字,歷來說法頗多,如,有人認為:周是“易道周普無所不備”的意思;也有人認為:周易是指周朝。周朝為一般人所接受,很多人認為《周易》的“周”字是朝代的名稱。
而《周易》的“易”字解釋則更為紛繁。
一說:“易之為字,從日從月,陰陽具矣。”“易者,日月也。”“晶月為易,剛柔相當。”
一說:“易 ,飛鳥形象也。”
一說:“易,即蜴。蜥蜴因環境而改變自身顏色,日之易,取其變化之義。”
清代陳則震著《周易淺述》,將“易”的定義歸之為二:
曰:交易,陰陽寒暑,上下四方之對待是也;
曰:變易,春夏秋冬,循環往來是也。
無論何種解釋,說《周易》是講陰陽兩種勢力相互作用,產生萬物,“剛柔相推,變在其中”,則是不會錯的。
到了西漢,儒家學派將《周易》與《詩》、《書》、《禮》、《樂》、《春秋》等奉為經典,稱為“六經”。于是《周易》又被稱為《易經》。
八卦符號
(一)八卦歌訣
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
(二)八卦代數
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三)八卦方位
乾:西北。坎:北。艮:東北。震:東。巽:東南。離:南。坤:西南。兌:西。
(四)八卦五行
乾、兌(金);震、巽(木);坤、艮(土);離(火);坎(水)。
(五)八卦生克
乾、兌(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離(火),離(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兌(金)。
乾、兌(金)克震、巽(木),震、巽(木)克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離(火),離(火)克乾、兌(金)。
(六)八卦旺衰
乾、兌旺于秋,衰于冬;震、巽旺于春,衰于夏;
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離旺于夏,衰于四季;
坎旺于冬,衰于春.(四季是指每個季節的后一個月)
六十四卦
上下經卦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
咸恒遁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
一、《易經》名字簡釋:
易的釋義:基本有四種,1、上日下月為易,2、如蜥蜴變化為易;3、化繁就簡為易;4、金烏,大日,生命。
經的釋義,也為三個:1、通“徑”字,路徑;2、經典;3、方法。
綜合起來,易經的作用就是指導人們深入觀察自然界的各種現象,認識天地、陰陽相輔相成、辯證統一的科學奧秘,充分把握天時、地利、人和之際遇,在比較好的環境中實現人生的最大價值。董易奇老師表示涉及三項內容:哲學、修行學、占卜學,但實際上涉及了六項內容:科學、數學、邏輯學、哲學、修行學、占卜學。因此,它成為道教、儒教、陰陽術數的經典,三教在各自領域內對其有不同的理解和應用。
二、《易經》的產生和發展變化:
歷史傳說中,有伏羲畫八卦、周文王作周易(所以《易經》又被稱為《周易》)、孔子修易之說,神話傳說中又有連山易祖作易、九天玄女傳易等說法。因其年代久遠,道、儒、術三教理解有不同,至今關于易如何產生及發展說法不一。從繼承較好的道教及術數派來看,基本有天書神授之意。
綜合來說,易經是遠古眾多圣人(或神人)根據大自然(或天道、生命)的發展變化規律經過很長的年代創作并不斷修改而成的。其中,經上古圣人(或連山易祖、九天玄女)某一時期集大成,作成《連山古易》。圣人盤古之后世,因時又作《歸象易》。又經過很長年代,圣人觀察大自然(天道、社會的發展)變化,重修易經,作成《歸藏易》傳于伏羲。歸藏易偏重于個人修行及人類發展的問題。到周文王時,自然及社會環境又發生變化,文王對易經進行了演繹發展,而名周易(周義為周朝,圓周,周轉回歸)。到孔子時,其所增修易偏重于義理(哲學)。
1994年 ,湖北天星觀出土戰國楚墓竹簡,傳說中的《歸藏》出土,但是還未整理出來
《連山》不傳。
易經來歷
《易經》是我國古代的一部用來占筮的書,一般稱為《周易》。在《左傳》中已有《周易》的記載,如《左傳•襄公九年》:“姜曰:‘亡,是于《周易》曰:“隨,元亨利貞……”。’《左傳•昭公七年》:“孔成子以《周易》筮之。”說明《周易》最晚在春秋戰國時代已經出現了。目前,對《周易》成書的時代,學術界尚有爭論,但成于西周前期之說為大多數所接受。
至于《周易》的“周”字,歷來說法頗多,如,有人認為:周是“易道周普無所不備”的意思;也有人認為:周易是指周朝。周朝為一般人所接受,很多人認為《周易》的“周”字是朝代的名稱。
而《周易》的“易”字解釋則更為紛繁。
一說:“易之為字,從日從月,陰陽具矣。”“易者,日月也。”“晶月為易,剛柔相當。”
一說:“易 ,飛鳥形象也。”
一說:“易,即蜴。蜥蜴因環境而改變自身顏色,日之易,取其變化之義。”
清代陳則震著《周易淺述》,將“易”的定義歸之為二:
曰:交易,陰陽寒暑,上下四方之對待是也;
曰:變易,春夏秋冬,循環往來是也。
無論何種解釋,說《周易》是講陰陽兩種勢力相互作用,產生萬物,“剛柔相推,變在其中”,則是不會錯的。
到了西漢,儒家學派將《周易》與《詩》、《書》、《禮》、《樂》、《春秋》等奉為經典,稱為“六經”。于是《周易》又被稱為《易經》。
八卦符號
(一)八卦歌訣
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
(二)八卦代數
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三)八卦方位
乾:西北。坎:北。艮:東北。震:東。巽:東南。離:南。坤:西南。兌:西。
(四)八卦五行
乾、兌(金);震、巽(木);坤、艮(土);離(火);坎(水)。
(五)八卦生克
乾、兌(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離(火),離(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兌(金)。
乾、兌(金)克震、巽(木),震、巽(木)克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離(火),離(火)克乾、兌(金)。
(六)八卦旺衰
乾、兌旺于秋,衰于冬;震、巽旺于春,衰于夏;
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離旺于夏,衰于四季;
坎旺于冬,衰于春.(四季是指每個季節的后一個月)
六十四卦
上下經卦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
咸恒遁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