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第一章 緒論 教學錄像
- 4-第二章 第一講 《中國藥典》的內容 教學錄像
- 5-第二章 第二講 《中國藥典》沿革,主要國外藥典簡介以及藥品檢驗工作的機構和基本程序 教學錄像
- 6-第三章 第一講 鑒別試驗的概述和項目 教學錄像
- 7-第三章 第二講 鑒別試驗的條件和方法 教學錄像
- 8-第四章 第一講 概述 教學錄像
- 9-第四章 第二講 一般雜質的檢查方法——氯化物 教學錄像
- 10-第四章 第三講 一般雜質的檢查方法——硫酸鹽、鐵鹽和重金屬 教學錄像
- 11-第四章 第四講 一般雜質的檢查方法——砷鹽和熾灼殘渣 教學錄像
- 12-第四章 第五講 一般雜質的檢查方法——干燥失重 教學錄像
- 13-第四章 第六講 特殊雜質的檢查方法——物理分析法和化學分析法 教學錄像
- 14-實驗一 葡萄糖的一般雜質檢查-氯化物的檢查 教學錄像
- 15-實驗一 葡萄糖的一般雜質檢查-重金屬的檢查 教學錄像
- 16-實驗一 葡萄糖的一般雜質檢查-砷鹽的檢查 教學錄像
- 17-實驗二 典型化學藥的特殊雜質和相關物質檢查-酮體的檢查 教學錄像
- 18-實驗二 典型化學藥的特殊雜質和相關物質檢查-維生素E中生育酚的檢查 教學錄像
- 19-第五章 第一講 定量分析樣品的前處理方法(一) 教學錄像
- 20-第五章 第二講 定量分析樣品的前處理方法(二) 教學錄像
- 21-第五章 第三講 定量分析方法 教學錄像
- 22-第五章 第四講 藥品分析方法驗證 教學錄像
- 23-第五章 第五講 生物樣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 教學錄像
- 24-實驗三 氧瓶燃燒法測定含鹵素藥物的含量 教學錄像
- 25-第六章 第一講 結構與性質,鑒別試驗及特殊雜質檢查 教學錄像
- 26-第六章 第二講 含量測定 教學錄像
- 27-第七章 第一講 典型藥物的分類與性質及鑒別 教學錄像
- 28-第七章 第二講 特殊雜質的檢查與含量測定 教學錄像
- 29-實驗四 阿司匹林原料藥鑒別與含量測定-阿司匹林的鑒別 教學錄像
- 30-實驗四 阿司匹林原料藥鑒別與含量測定-阿司匹林的檢查 教學錄像
- 31-實驗四 阿司匹林原料藥鑒別與含量測定-阿司匹林的含量測定 教學錄像
- 32-第八章 第一講 芳胺類藥物 教學錄像
- 33-第八章 第二講 芳胺類藥物的含量測定 教學錄像
- 34-第八章 第三講 苯乙胺類和苯丙胺類藥物 教學錄像
- 35-實驗五 復方乙酰水楊酸片的含量測定-非那西丁 教學錄像
- 36-實驗五 復方乙酰水楊酸片的含量測定-咖啡因 教學錄像
- 37-第九章 第一講 吡啶類和喹啉類藥物的分析 教學錄像
- 38-第九章 第二講 托烷類,吩噻嗪類和苯并二氮雜&17644;類藥物的分析 教學錄像
- 39-第九章 第三講 含量測定——非水溶液滴定法 教學錄像
- 40-第九章 第四講 含量測定——氧化還原滴定法和酸性染料比色法 教學錄像
- 41-第九章 第五講 含量測定——分光光度法 教學錄像
- 42-第九章 第六講 含量測定——氣相色譜法和高效液相色譜法 教學錄像
- 43-第十章 第一講 維生素A的分析 教學錄像
- 44-第十章 第二講 維生素C的分析 教學錄像
- 45-第十章 第三講 維生素B1的分析 教學錄像
- 46-第十章 第四講 維生素E和維生素D的分析 教學錄像
- 47-第十一章 第一講 基本結構與分類 教學錄像
- 48-第十一章 第二講 鑒別試驗和特殊雜質檢查 教學錄像
- 49-第十一章 第三講 含量測定 教學錄像
- 50-實驗八 復方左炔諾孕酮片的全檢驗 教學錄像
- 51-第十二章 第一節 概述和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分析 教學錄像
- 52-第十二章 第二講 氨基糖苷類和四環素類抗生素的分析 教學錄像
- 53-第十三章 第一講 藥物制劑分析的特點和常規制劑(片劑)檢查項目 教學錄像
- 54-第十三章 第二講 常規制劑(注射劑)檢查項目及片劑含量均勻度檢查和溶出度的測定 教學錄像
- 55-第十三章 第三講 片劑和注射劑的含量測定(常見干擾與排除) 教學錄像
- 56-第十三章 第四講 片劑和注射劑的含量測定(含量測定結果計算)和復方制劑分析 教學錄像
- 2-第十四章 生物制品分析概論 教學錄像
- 57-第十五章 第一講 中藥及其制劑分析概述和中藥的鑒別 教學錄像
- 58-第十五章 第二講 中藥的檢查內容與方法和中藥的化學成分定量與輪廓分析 教學錄像
- 59-第十六章 第一講 概述 教學錄像
- 60-第十六章 第二講 藥品質量標準的主要內容 教學錄像
- 61-實驗六 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藥物含量的方法學研究 教學錄像
- 62-實驗七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藥物含量的方法學研究 教學錄像
- 3-第十七章 藥品質量控制中現代分析方法的進展 教學錄像
1、《藥物分析》省級精品課程的建設
《藥物分析》作為藥學科學研究中的“眼睛”,是藥學專業教學計劃中設置的主要專業課程,是一門研究和發展藥品全面質量控制的方法學科。為培養具有扎實的藥物分析基本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我們在國內率先開展《藥物分析》課程的教學改革,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考試形式,學生成績評定等進行了一系列的課程教學改革。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不斷完善,不斷改革,經過5年的精品課程建設,于2006年獲得省級精品課程,并形成了“各種教學方式并舉,理論與實驗教學并重,教與學互動”的多元化教學模式。尤其是結合課程特色而開展的個性化自主學習,在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上進行了大膽創新。
(1) 多元化教學方式給學生營造多維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單一教學模式,采用傳統課堂講授和以學生自學、討論為主的“以問題為基礎(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學模式相結合;并融入了強調個性化教學的自主學習教學方式,包括文獻綜述、論文撰寫、外文翻譯、主題演講、社會調查、教學評論等。歷經五屆學生(99~03年級)的教學改革實踐,使教師授課(60%)、討論交流(25%)、學生主題演講(15%)的比例逐漸趨向合理化。多種教學方式并用打破了傳統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學習更具挑戰性,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2) 加強綜合設計性實驗,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
發揮藥物分析學科的“眼睛”作用,結合藥劑學、天然藥物化學、藥物化學實驗,開設藥物分析綜合設計性實驗。以這些課程學生實驗課制得的合成藥物、天然藥物提取物、藥物制劑為分析對象,設計實驗方案。學生以4~8人為一小組,完成待分析樣品的文獻資料的綜述、設計出實驗方案,在實驗課上進行交流,改進實驗方案。然后自行準備必要的儀器、試劑等,以2人為1組,完成實樣測定,寫出實驗報告或以研究論文格式書寫報告。通過文獻資料的查閱與綜述、實驗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對實驗結果的分析與討論,以及研究論文的撰寫等一系列科學實踐活動,模擬新藥研究過程,從中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創新能力。
(3) 結合課程特色開展個性化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個性化自主學習內容包括:為理論聯系實際而開展的社會調查;為加強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而開設的自主實驗;為提高教學質量而開展的教學評論;以及為加強學生的文獻綜述、語言表達能力和專業論文寫作能力而開展的主題演講、文獻綜述和論文撰寫。讓學生走出校門,接觸社會,真正領會《藥物分析》在藥學研究領域中的“眼睛”作用。設置了20多個課外自主實驗內容供學生選做,通過充滿探索性的實驗過程,讓學生體驗失敗與成功的滋味,領略科學研究的艱辛,培養了學生在文獻綜述、實驗設計、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方面的綜合能力。同時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作用,以達到師生共鳴。在自主學習內容中特意安排了一個教學評論組,專門收集同學們對藥物分析課程教學的意見和建議,使藥物分析課程建設得到不斷完善和提高。以上各種自主學習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4) 改革傳統考試模式,采用多樣化考試方式
隨著教改的深入,傳統的考試方式已不能適應,為滿足教學改革的需要,我們對考試內容、考試方式和評分標準等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將單一的書面閉卷考試方式改為從理論、實踐、創新思維和表達能力等多方面考核學生學習成效的多樣化考試形式。采用網上閉卷機考(30%)、期終開卷筆試(30%)、實驗成績(30%,由平時實驗成績和實驗考查成績組成)和自主學習(10%)相結合,四項考核各具特色,彌補了單項考核的某些不足。
2、科教結合、學科整合,建設省級藥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本課程負責人和主要教師負責和參加了藥學院實驗教學中心的建設工作。藥學實驗教學是藥學高等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高素質、創新型復合人才的重要教學手段。傳統的藥學實驗教學課程體系是以藥學二級學科分別開設課程,實驗內容以驗證性實驗為主,主要為理論教學服務,因此,各課程實驗內容互不相關或時有重復。根據現代教學人才培養要求和藥學科學的發展,原來的實驗教學體系已不適應現代教學和科研發展的要求。為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我們將藥學科學研究的方式引入本科實驗教學中,構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加強學科間的交叉融合,分層次、多模塊、開放創新的藥學實驗教學新體系。以創新藥物研究為主線,設計研究性藥學實驗內容,實行學科整合。調整和更新各門實驗課的原有教學內容,刪除陳舊的、重復的驗證性實驗,增加反映藥學發展方向的新實驗。做到基礎訓練,綜合設計,創新研究三級實驗教學,使基礎訓練實驗為綜合設計實驗服務,綜合設計實驗為創新研究實驗服務,而創新研究實驗則為進一步研究生學習打下良好的科學研究基礎。
研究創新型、個性化自主型、綜合設計型實驗的開設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對科學研究的濃厚興趣。結合SRTP、暑期藥學實踐和畢業實習,將本科實驗教學與教師的科研工作緊密結合。讓本科生從二年級開始就進入研究室進行藥學實踐活動,與研究生一起進行科學實驗訓練,通過 SRTP、藥學實習和畢業實習,大大地加強了學生的科研能力。
本課程為2008年浙江大學藥物分析精品課程教學視頻,全套視頻共39集。
我校的藥物分析課程的發端可以追溯到1912年浙江醫學專門學校的成立伊始。韓清泉等于1912年6月1日創建成立浙江醫學專門學校。l913年學校又增設藥科,為國人最早創辦的藥學專業,校名也因之改為“浙江公立醫藥專門學校”。建校初期,課程設置主要仿效日本的醫科大學,其中就開設有《藥局方》即藥典課程。20世紀40年代前后黃鳴駒教授編寫課本,又加入毒物分析內容。1950年,藥本科三年級后,分為藥劑、藥物化學、生藥、分析檢定四系,仍為四年畢業。當時,藥物分析成為分析檢定系最主要的專業課程。黃鳴駒教授1949年任浙江省立醫學院院務委員會主任委員,代行院長職務負責領導學校工作;50年代院系調整時,到上海第二軍醫大學任藥學系主任。60年代至80年代,黃鳴駒教授的學生嚴濟祥教授大大發展和豐富了藥物分析課程。自1982年招收碩士生,1984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碩士點。之后,史慧珍教授和劉志強教授先后主持和參加了藥物分析的教學活動。四校合并后,在學科帶頭人曾蘇教授和全體研究室成員的共同努力下,藥物分析學科得到了快速發展,2000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博士點。
按照浙江大學“建設綜合型、研究型、創新型世界一流大學”的辦學目標,我們充分認識到本科教學在研究型、創新型人才培養中所起的重要地位。在藥物分析課程建設組長姚彤煒教授的負責下,對藥物分析課程教學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本課程于2002年列入首批浙江大學精品課程,2006年獲得浙江省精品課程,并被評為浙江大學優質課程。